2025 年 4 月 4 日

從《機器, 平台, 群眾》思索著未來的世界

最近發現自己好像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了,閱讀起來思緒有些不太連貫。雖然從書名大致能理解作者想傳達的主題,但實際讀起來卻有點卡,倒不是難以理解,而是有些地方會讓人稍微停頓思考。

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來談人工智慧與平台的議題。第一部分【人腦與機器】,主要描述人工智慧與人腦的差異與協作模式;第二部分【產品與平台】則討論產品設計如何與平台策略相互呼應,尤其點出了現今新創公司常以「平台即產品」的經營模式,重點不在於實際生產物品,而是透過平台服務來改變產業;第三部分【核心與群眾】,談到的則是群眾與組織的關係,這讓我聯想到《鄉民都來了:無組織的組織力量》這本書,也討論過類似議題。雖然群眾與組織之間常被看作對立,但事實上兩者其實密不可分,等有機會再深入讀完,應該可以整理更多心得與大家分享。

關於人工智慧這個議題,面對少子化與未來的人力短缺,確實需要減少人工投入,導入更多自動判斷與自動化機制。尤其是那些環境惡劣或重複性高的工作,本來就應該朝向自動化發展。在擁有大量資訊作為分析基礎下,人工智慧確實能預測、判斷甚至處理許多事情。與其抗拒,不如試著用正面的態度去思考 —— 如何讓 AI 協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難題,進而將人的時間,從那些單調、重複、工業化的勞動中解放出來,轉而投入到更具溫度、更有挑戰性的領域。

至於平台,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地方,就是能有效縮短資訊落差,讓資訊的傳遞變得更完整、更即時,進而大幅提升供需媒合的效率與價值。不過這也帶來了不小的隱憂,平台往往很容易形成新的壟斷,這與自由經濟下「大者恆大」的現象類似,最終平台成了規則的制定者,甚至壟斷了資源的分配。因此,平台的自律與公益性就顯得格外重要,若失去這一點,原本應該用來縮短資訊落差的工具,反而會變成資訊壟斷的根源。這也是我自己在投入平台開發時,盡量朝向開放資料的方向前進的原因,讓每個人都能取得資訊,而非讓資訊成為少數人的私有財。

至於最後談到的【核心與群眾】,其實我心裡一直都對這個議題感到矛盾。一方面,知識的取得變得越來越容易,但另一方面,片面或錯誤的資訊也更容易散播,群眾很容易受到影響,導致判斷失準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知識的菁英與平庸反而變得難以區分,甚至會出現「一群無知的人圍剿正確的人」的荒謬現象。在群眾力量主導的時代,確實有可能發生指鹿為馬的現象,甚至讓我們混淆了「羊駝」與「草泥馬」的差異。然而,群眾的扭曲有時也不完全是錯誤,它或許是提醒我們某些盲點的關鍵。因此,身處這樣的時代,或許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成為理盲的跟風者,或盲目崇拜偶像,才能在混沌中保持清醒吧?

撰寫日期 2019年5月10日

機器, 平台, 群眾:如何駕馭我們的數位未來 
Machine, Platform, Crowd: Harnessing Our Digital Future

作者: 安德魯‧麥克費, 艾瑞克‧布林優夫森

原文作者: Andrew McAfee, Erik Brynjolfsson

譯者: 李芳齡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出版日期:2017/12/27

語言:繁體中文

購買資訊:機器, 平台, 群眾

簡介:

★★Amazon.com商業理財Top1 ★★

全球暢銷書《第二次機器時代》作者最新力作

兩位MIT數位頂尖科學家歷時三年時間

走訪矽谷、華府、劍橋、紐約、倫敦、舊金山等科技政經重鎮

拜會許多領域精英進行交流,結合宏觀趨勢觀察,

指出人人都應關注的三重革命 

  科技正以空前速度改變每個產業及每個人的生活,

  你該如何做,才能保持領先? 

  我們生活在一個奇特的時代,人工智慧擊敗頂尖的人類圍棋高手,也以空前效率運作現代資料中心。在全球許多市場上,優異的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再足以確保製造商賺錢,反而是蘋果和谷歌之類的平台建造者,才能攫取高份額的價值。在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場上,從計算生物學到量化投資,生手擊敗標竿,門外漢比知名專家想得更快、更遠。

  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本書作者安德魯.麥克費和艾瑞克.布林優夫森為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,也是數位科技領域的頂尖思想家,點出由於近年來的科技變化,每個人都必須正視數位三重革命,重新思考人腦與機器之間、產品與平台之間、核心與群眾之間的再平衡。了解這件事不是重要,已是必要。 

  人腦與機器  人工智慧、自動駕駛汽車、無人機、3D列印機、人工神經網路……,種種形式的數位機器超越以往限制,扮演起全新角色。人腦聰明、直覺性強,但有各種偏誤與缺失,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、善用人機新夥伴關係,在合適情境中讓機器做決策,再明智地讓人類智慧參與其中。 

  產品與平台  線上平台改變成本結構,改善供需媒合,在音樂、城市運輸、電腦軟硬體、團體運動等無數產業,創造出可畏的新競爭者。這一波平台革命最應關注的是第二代O2O(Online to Offline)平台,能以多重效應結合原子經濟與位元經濟,創造極大價值。

  核心與群眾  在網路上自動集結的全球群眾,合力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作業系統與線上百科全書。秉持著開放等原則,經常可見業外人士一再擊敗領域專家。群眾撼動核心,而聰明的組織則謀劃善用群眾的力量。

  本書充滿科幻成真的實例,以及新創公司如何變成全球重炮的故事,但作者並非只是綜述這些新發展而已,也引據經濟學等學科理論,解釋這些創新與破壞背後的基本原理。

  現在,不論個人或整個社會,可以運用的科技力量遠比以往更強大。我們擁有更多自由,可以做到先前世代無法做到的事,所以價值觀的重要性也就更甚以往。機器、平台、群眾,可以帶來非常不同的影響,一切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。
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Pin Shar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