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《華人教會機構名錄》將近十八年,走過不少教會,大多是順路經過,鮮少特地前往拜訪。主要是怕一拜訪就耗掉太多時間。光是台灣教會就快要突破五千間了,更別說全球的華人教會。我想這輩子應該不可能親訪每一間,但還是希望能盡可能多走走看看,也算是長點見識吧?

有時候也會因為想見某個人而專程造訪,這次就是為了拜訪江茂松牧師,才選擇來到埔心。除了在《埔心基督徒聚會處》聚會,也順道走訪了附近六間教會,同時更新教會名錄的資料。這趟才發現有一間尚未建檔,另一間地標居然跑到南崁去。有些錯誤或異動,真的要親自走一趟才看得出來。

地圖上標示有八間教會,其中《拿撒勒人會埔心福羚教會》我之前去分享過了,這次就沒再前往。不過照片還沒整理上去,堆了一堆檔案,處理速度太慢,看來以後還是乖一點,整理完一間再前往下一間吧。

這次完全靠 Google 地圖安排路線,徒步走完所有點。雖然埔心屬於楊梅區,但楊梅區用走的真不是開玩笑的,剩下的教會,下次有機會再騎車來走一圈吧。

埔心基督徒聚會處
一早搭火車抵達埔心站,沿著路走來到《埔心基督徒聚會處》,這是一棟獨立的建築物。現在由江茂松牧師牧會,我跟他認識也算久了,從 2002 年舉辦《資訊科技與福音傳播研討會》開始,他當時的網站《教牧與教育小站》讓我印象深刻,裡面的《鍵盤與快門的對話》系列,更是部落格還沒盛行時期就開始分享的內容。

我稍微遲到,聚會已經開始,正在唱詩敬拜。看前方擺設,今天有舉行聖餐禮。

聽江牧師講道,仔細想想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親耳聽他講道。

會堂有二樓,不過從視角來看,第一排的座位可能會被欄杆擋住。有時候會想,會堂的設計應該多考慮會眾的視野,盡可能減少遮蔽,這樣才是理想的設計。

每次走訪教會,通常會想收集週報,也會順便看看有沒有其他值得補充的資訊。這裡還看到代禱信箱上貼了協會製作的貼圖,財報也公開貼在公布欄上。我個人認為,會友應該多關心教會的財務狀況,這樣可以預防很多潛在的問題。

愛宴真的是教會讓人感受到「家」的溫度的重要一環。現在大型教會越來越多,但相對也失去許多一同用餐、彼此互動的時光。剛好今天還有人慶生,一起分享一個大蛋糕!說真的,有愛宴的教會,我可能會更願意參加聚會吧!
吃飽後向牧師道別,繼續走訪附近的教會,看看今天能蒐集到多少教會的照片和更新資訊。

行道會楊梅榮耀堂
在前往埔心基督徒聚會處的路上,遠遠在漢昌街口就看到《行道會楊梅榮耀堂》,走過去的距離不遠。

看起來現在不少教會加入長照站,面對高齡化社會,對社區長輩友善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希望這些事工是會友發自信仰的熱忱,不只是制度上的運作。
不過眼前就出現一個不太友善的畫面:教會門前停滿機車,不知道是會友的還是鄰居的,這樣堵住出入口其實不太理想。如果可以申請畫紅線,讓出入口通暢,對大家都比較方便。

我身材太壯,硬是穿不過機車縫,只好用放大拍攝的方式拍下主日聚會時間,順便記錄下:這裡有愛宴!
另外請朋友進去詢問週報,但可惜剛好發完了。不過主要資訊還是有更新,便繼續前往下一間教會。像這樣的走法,其實只能算是「路過」蒐集資料,若時間不夠,就沒辦法深入拜訪。

基督教埔心浸信會
沿著漢昌路繼續走,快到路口時看到《基督教埔心浸信會》。我自己是出生在浸信會系統,所以對這個宗派特別有親切感。這間教會是獨棟建築,場地蠻寬敞的。

聚會結束後,還有人在裡面練詩歌。有時候我會想,這樣沒打招呼就闖進教會,是對的嗎?有些教會很歡迎弟兄姊妹進來禱告、參訪,但有些就比較封閉。
這其實牽涉到「信仰是私有的還是公共的」這個問題,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防衛機制。社會越來越複雜,很多事情真的不容易說清楚。

聚會時間的公告真的很重要。有些人也許只是剛好路過教會,尤其像我這種小時候去過教會、後來離開的人,突然某天被聖靈感動,想回教會,但又不想馬上被拉進人際圈,只想安靜參加主日崇拜。但如果教會門口沒貼時間,可能就會讓人錯失這個契機。
教會名錄中標示聚會時間,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很有幫助。但目前收錄的資料還是很有限,而且聚會時間比搬遷還容易更動,要怎麼維持資訊的準確性,也是個挑戰。

這次順利拿到週報,根據上面的聯絡資訊更新了名錄。現在官網或臉書上的資料不一定準,最準的反而是週報,這點真的值得大家注意。

接著路過埔心火車站時,看到一間叫「IGLESIA NI CRISTO」的教會。上網查了一下,從維基百科得知他們在信仰詮釋上與主流基督教有不同,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確認,就先不收錄,以免日後引起教義上的爭議。

埔心浸信會我們教會
從埔心火車站出來後,沿著永美路走,在福德街口看到《埔心浸信會我們教會》。我們一開始還在猜,這間教會還有聚會嗎?從外觀看起來有點冷清。

走進福德街,看到前往教會二樓的樓梯,決定上去看看。剛好還在聚會中,兒童主日學也還在進行。

因為正在聚會,我們就不打擾。不過有人看到我們上去又下來,就主動過來關心,簡單寒暄後介紹了教會背景,原來他們是《桃園浸信會我們教會》的分會。

教會旁有停車場,告示牌上有新舊公告,也發現教會之前的名稱是《神的家教會》。教會更名,有時候跟牧養方向有關,背後總是藏著一些值得了解的故事。

楊梅錫安堂
順著福德街繼續走,遇到《楊梅錫安堂》。因為還在聚會中,我們就沒進去打擾。詢問是否可以索取週報時,會友有點擔心資訊被濫用,還問我們是否有通知牧師。
剛好此時證道結束,我們說明來意後便跟牧師道別。想一想,我除了名片外,沒其他能說明身份的文件。以後應該帶點文宣,讓人知道我們的服務內容,也避免造成誤會。畢竟對不熟悉的人來說,突然造訪總是會有戒心。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埔心教會
最後來到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埔心教會》,原本只是想路過拍個照,然後趕去參加《基督教埔心浸信會》的聚會,沒特別停留。但拍完《楊梅錫安堂》後才發現,埔心教會居然沒在我們的教會地圖上!

對照了一下地址,確實是楊梅區文化街,可是地圖上標的位置竟然在南崁!剛好有會友經過,邀請我們進去參觀,還問我們吃過沒,說教會裡還有愛宴!
頓時洗去剛才在別處被懷疑的感覺。教會的接待方式真的是千百種,有些是冷漠無視,有些是熱情招呼,真的落差很大。

會友得知我們是在做教會收錄的工作,特別帶我們參觀教堂,介紹建築中融合的客家元素。還提到之前有人打電話問他們是不是「南崁」的教會,才知道原來是我們的地圖資料錯誤,導致有人找不到教會,真的很抱歉,立刻把資料改正過來。
這一趟總共更新了六間教會的資料,還遇見一間來自菲律賓的基督教會(IGLESIA NI CRISTO)。後續還有不少資料要校對更新。當然,一個人能跑的地方有限,但有許多弟兄姊妹主動回報,才能讓名錄保持最新狀態。
未來會繼續撰寫《來去教會走走》的文章,一邊整理照片,一邊記錄走訪當下的感受。教會名錄的更新工作會持續進行。如果你正在尋找教會,歡迎使用我們的服務!
👉 華人教會名錄:https://church.oursweb.net/
🙏 奉獻支持我們的工作:https://www.ccnda.org/devote/online
撰寫於 2019年5月2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