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9 月 18 日

該如何看待《AI新世界》呢?

人工智慧這個議題,大概不是我能真正碰觸核心,只能享用人工智慧帶來的方便和不便,而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會是哪裡?取代還是被取代,這是談論危機與轉機的問題,從人類分工的社會化來說,分工精緻效能越高,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做更多豐富生活的事情,因此我不是走向悲觀論者,走著是另一種新的期待,但並不是沒有需要面對問題,問題的核心在於資源分配的不均,獨佔壟斷和貧富差距才是真正的問題,跟人工智慧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,但有明顯的放大效應。

《AI新世界》書中談的不是技術,談的是一種改變,其中談到的人工智慧可能的未來與問題,中國在人工智慧的崛起,其中一篇寫道從山寨到世界級創業家,面對中國的改變是需要去關注,不能再以嘲諷的方式去看待,事實上很多技術的演進,也都是重仿效到改善,最後創新,如果不能成長改變,那就無法產生競爭性,接近書本後半部,李開復描述自身因病而帶來的反省,很多的事情不該只是用機器方式衡量,有很多事情是無法後悔的價值,不要等到人生盡頭再來懊悔。

當然人工智慧會帶人人工被取代的問題,因此在這環節上,許多過往的社會貧富解決方案被提出,像是全民基本收入(UBI)以及時間銀行等等方式,李開復也提出了社會貢獻薪資,然而看似解決問題,卻有充滿著許多的不停等,以全民基本收入來看,不勞而獲真的會帶給人新的動力嗎?而時間銀行能讓本來就缺乏時間的人換來更多價值嗎?社會貢獻如果用金錢衡量,那就不算是社會貢獻了。

核心要處理的還是人性的問題,商業環境普遍因為消費主義,過剩問題,產生了一種不均的現象,解決不均才是首要處理的任務,人工智慧能在這方面怎麼使力呢?二來社會貢獻,本身就是一種商業模式,提供產品解決問題,因此不該在被定義甚麼是社會貢獻,而是透過商業服務提供社會貢獻的企業本質精神,現在會用社會企業或社會責任來形容。

人性的問題還是要回到信仰層面來看待,聖經是如此形容:

凡事不可結黨,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;只要存心謙卑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。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腓力比書二章3-4節

你們白白的得來,也要白白的捨去。馬太福音十章8節

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、銀、衣服。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,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。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,扶助軟弱的人,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」使徒行傳二十章33-35節

雖然社會上大多人不解或是誤解了基督信仰,用片面的資訊去衡量信仰的價值,然而信仰真正要解決的是人性的問題,避免私慾的無窮放大,而追求的是無私的善行,信仰的救贖正是讓我們看見本來不配得,卻因為有人付了代價,讓我們可以平白的得到,人性如果只處於自私而不能利他,那會進入真正的失衡,未來的新視界是又走向資源的壟斷,還是要走向資源的互惠共享,正考驗著每個人的內心世界。

AI新世界
AI Superpowers: China, Silicon Valley, and the New World Order

作者: 李開復
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2019/05/30
購買資訊:AI新世界(增訂版)
簡介:

  從發明的年代,到實務應用的年代
  AI歷經超過半世紀的發展,到了2000年代中期,出現「深度學習」這項重大技術突破。AI的力量首度可以應用在廣泛的真實世界問題,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、未來學者、科技公司執行長,全部開始談論AI的巨大潛力,包括辨識人類語言、辨識影像、預測消費者行為、放貸決定、機器視覺、自動駕駛等。

  中國崛起成為AI強權,成為唯一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
  過去三年,中國各地掀起一波AI熱潮,從科技界、商界、各級政府機關,一路延燒到北京幼兒園。中國創業家歷經「什麼都可以山寨」的年代,蒐集本土另類互聯網宇宙驚人的龐大數據,從大量抄襲複製中,培養出更具執行力的研發能力,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。當全中國的創業家、投資人、政府官員、年輕一代,甚至傳統父母,全部聚焦發展AI時,集結的力量足以撼動全世界。

  北太平洋兩岸對峙的七巨人
  AI七巨人包括:谷歌、臉書、亞馬遜、微軟、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,勢力平分秋色落於中美兩國。七巨人正在為AI時代鋪設大範圍的「電網」——私人控制的運算網絡,讓機器學習分布到整個經濟體系,自己則是扮演起「公用事業」的角色。他們的目標是要降低AI的專業門檻,提升雲端平台的功能性。

  AI四波浪潮已經改變世界,即將衝擊全球經濟

  AI目前大致上可以分成四波浪潮:
  (1)互聯網AI(Internet AI)
  (2)商用AI(Business AI)
  (3)感知AI(Perception AI)
  (4)自主AI(Autonomous AI)

  在實體世界的應用包括:機器人報導、AI小額信貸、融合線上與線下的OMO、機器人、自駕車等,每一波浪潮運用AI的不同能力、顛覆了不同產業,都讓AI更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
  罹癌經驗,悟出人類與AI共存的藍圖
  就技術上而言,未來十五年內,美國有40%~50%的工作可被自動化。前方的挑戰十分巨大,所有人都必須認真看待。矽谷最常討論的技術性解方包括3R:再訓練、減少工作時數、重新分配所得,但都不能真正解決大量失業的問題。唯有從「人機協作」和「關愛型工作」的角度來調整工作,才能真正減輕AI對就業造成的巨大衝擊,並且讓人類發揮特有價值。
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Pin Shar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