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2 月 4 日

《孤獨,是一種能力》利用獨處的時間,來了解自己,發揮創造力,反思價值

人是社會性的動物,我們需要與他人互動和溝通,才能感受到歸屬和安全。然而,人際關係並不總是美好和順遂,有時候也會帶來壓力和困擾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孤獨是否就是一種負面的情緒,還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呢?這本書《孤獨,是一種能力》就是要探討這個問題,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和啟發。

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心理學家和作家,他在1985年首次出版了這本書,後來又在2020年重新修訂了一版。這本書在臺灣曾經在1999年出版過一次,但已經絕版了。從 LYDIA WANG 的閱讀筆記中,我得知了這些背景資訊。這本書雖然已經出版了38年,但它的內容仍然與現代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有關,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資訊爆炸和社交網絡的時代,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和處理大量的訊息,同時也要應付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,來與自己獨處,並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呢?

作者在書中指出,孤獨並不等於寂寞,而是一種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,更發揮創造力,更享受生活的能力。作者引用了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的例子,來說明他們是如何利用孤獨的時間,來創作出傑出的作品,或者是發展出獨特的思想。作者也提供了一些方法,來幫助我們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孤獨空間,並學習如何在孤獨中找到平靜和快樂。

讀完這本書,我深受啟發,我覺得我應該給自己更多的獨處時間,來整理自己的經歷和學習,並反思自己的價值和目標。我也想到了我的信仰,作為一個基督徒,我也需要獨處的時間,來與神親近,進行靈修和禱告,並聆聽神的聲音。我相信,這樣的獨處,不是一種孤立,而是一種連結,一種與自己和神的連結,讓我可以在信仰中看見更多的可能,並感受到神的愛和平安。這也許就是書中所說的,孤獨是一種能力。

孤獨,是一種能力:面對真實自我、探索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
Solitude: A Return to the Self

作者: 安東尼.史脫爾
原文作者: Anthony Storr
譯者: 張嚶嚶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出版日期:2020/10/12
語言:繁體中文
定價:380元
ISBN:9789864894031
叢書系列:verso
規格:平裝 / 320頁 / 14.8 x 21 x 1.9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
本書分類:人文社科> 心理學> 概論

購買資訊:孤獨,是一種能力

內容簡介:

  ★從根源到發展,全面性探討孤獨心理的當代經典
  ★孤獨,是一種能力!不再被人際關係綁架,在喧囂時代看見獨一無二的自己
  ★精神科醫師作家/吳佳璇、「愛智者書窩」版主/鐘穎——專文導讀

  你經常感到孤獨嗎?人生在世,注定是一場孤獨的旅行。
  英國最負盛名的精神科醫師史脫爾倡議的孤獨宣言,顛覆「關係王道」的傳統論點,賦予孤獨新的定義。

  ●彼得兔作者碧翠絲‧波特在封閉家庭養成了孤僻性格,她回歸人群的方式,是親近動物並投身童話幻想的世界……
  ●維根斯坦號稱「有史以來最內向的天才」!他漠視社會規範、痛恨社交,生活如苦行僧那般嚴苛而節制。但在偏激冷漠的表象下,他得以確保了自我思考的獨立性,並專注於對真理的追求……
  ●康德一向堅持理性思考,宣稱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存在」。不管用餐、會客或閱讀,他的日常生活作息嚴謹到強迫症的程度!這種極端作法,只為了擺脫外界對他可能造成的束縛和影響……
  ●牛頓的童年籠罩著被母親拋棄的陰影,長大之後變得再也不相信任何人。在極度自閉和孤立狀態中,他抓住了腦中靈光一現的想法,最後發現了萬有引力,為科學做出偉大的貢獻……
  ●貝多芬在生命晚期近乎全聾,在沒有聲音的世界,他得以投注最深沉的情感。他完全杜絕了跟聽眾溝通的企圖,也不在意作品是否被理解,最終走向音樂生涯的顛峰……

  本書初版於1988年,有別於坊間充斥著「終結孤單」的心理勵志書,英國著名精神科醫師史脫爾從「人勢必孤獨」及「尋求連結」切入,一方面肯定人類確有建立關係的需求,另一方面則點出個體性及自我感的重要,說明孤獨的正當性與重要價值。他主張,孤獨是一座讓你度過憂傷的橋樑,是一個人終於可以對自己說話的時刻,是天賦發揮的契機,也是創作靈感與想像的源頭。

  從童年親密關係的依附,到成人建立社群的意義,史脫爾醫師站在佛洛依德、榮格、阿德勒等大師的理論分歧點,辯證了一種擁有安全感的孤獨是多麼地重要,洗刷了一般人對孤獨的負面印象。此外,一個人獨處時,或許看似孤單,但實際上對人生各層面的需求,包括尋求秩序感、緩解失落和分離傷痛、提升自我肯定感,或將熱情投注在天賦和興趣上,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性。

  這本書中列舉了史上知名作家(卡夫卡、亨利‧詹姆士)、藝術家(哥雅、達文西)、音樂家(貝多芬、布拉姆斯)、科學家(牛頓、愛因斯坦)及哲學家(康德、尼采和維根斯坦)等案例,來說明孤獨的心靈在他們艱困的人生經歷中,如何轉化為一種自我接納和發揮想像力的機會,最終為他們原本不順遂的童年和不快樂的人生,提供了救贖和希望。

  孤獨哲學家叔本華說:「一個人內在擁有的東西,才是決定他幸福與否的關鍵。」孤獨帶給每一個人的,正是一種由內而生的力量和支撐!在這個充滿孤寂感的喧囂時代,如果你好奇自己為什麼經常感到孤獨,你總是急於擺脫一個人落單的困境,你想知道獨處到底有什麼好處,以及歷史上有哪些人也交上了「孤獨好朋友」……那麼,這本從根源講起卻淺顯易懂;多角度分析卻極為貼近內心的心靈指引,正是你所需要的「孤獨學經典」。

  本書重要論點:
  1.探究孤獨的心理來源,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?尋求連結的意義何在?
  2.從佛洛伊德、阿德勒、約翰‧鮑比和溫尼考特的理論,探討成長與個人化過程的慾望和需求。
  3.分析「主動孤獨」與「被動孤獨」的差異,解釋孤獨導致憂鬱症或精神失常的原因。
  4.列舉成功案例生平經歷,分析關於熱情、想像力、創作和孤獨的交互關係。
  5.孤獨的用處:修復童年分離與死亡創傷;聽見內在的聲音、刺激創造力,達至內外和諧境界。
  6.孤獨是一種強大的能力,通往與自然的和諧,改變自我,並重新創造世界。
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Pin Shar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